证券业 深改潮起再扬帆


而立之年的中国资本市场稳步走向成熟,中国证券行业资本实力、盈利能力显著增强,国际化进程加快,合规风控水平明显提升。随着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深化,中国证券业正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扬帆起航。

逐渐摆脱“靠天吃饭”

1987年9月19日,由深圳12家金融机构出资成立的全国第一家证券公司——深圳特区证券公司(后更名为“巨田证券”)设立,掀开了中国证券行业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

经历了上个世纪90年代的快速发展期,2007年A股大牛市带来首个营收高峰,2015年股市大幅波动后的重新调整,以及2019年对外开放的持续加速之后,证券业正在书写新的历史篇章。

卅载光阴弹指过,昔年小树已枝繁叶茂。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134家证券公司总资产为8.03万亿元,净资产为2.09万亿元,净资本为1.67万亿元。

“中国证券行业经历了比较曲折的发展过程。”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称,“早期的券商规模小、数量少、业务模式单一、专业人才缺乏,基本上‘靠天吃饭’。经过30年的发展,虽然还不能与国际一流投行相比,但与自己的发展历史纵向比较的话,这些头部券商规模扩张较快,业务更加多元。可以说,当前券商业务基本上进入了全面开花的阶段,多家券商也在寻找自己的品牌定位。”

资本市场深改稳步推进

注册制改革、对外开放政策等资本市场深化改革举措不断推进,成为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助推器”。

首先,券商投行业务的“蛋糕”趋于增大。中信建投证券资本市场部行政负责人、董事总经理陈友新认为,注册制下,市场对于券商投行的定价能力和销售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进一步促进券商由传统通道服务模式向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商转型,长期来看将会提升整个券商行业的服务水平并带来有效增益。

其次,本土券商加速嬗变。随着证券行业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外资券商逐步进入中国市场。中外券商同台竞技背景下,本土券商正通过提高风险定价能力、提升业务创新能力、完善国际化布局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重塑商业模式,加速金融科技布局。兴业证券首席信息官李予涛认为,金融科技是驱动券商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目前科技与金融行业的融合已进入3.0阶段,金融科技可对业务全面赋能,甚至是对商业模式和业态重构。

“中国经济发展为证券业蓬勃发展奠定基础,而资本市场改革为企业融资提供更便捷、高效的通道。”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指出,“越来越多优质企业能够通过A股市场融资,助力企业发展的同时也为证券市场的繁荣注入活力。”

在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看来,中国证券业的蓬勃发展来源于规范和竞争。在规范中,券商主体不断提升治理现代化,约束短视行为。在竞争中,券商效率大幅提高,主动创新,合乎规则,实现奖优罚劣和优胜劣汰。

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证券行业正在探索走一条以差异化、多元化为特征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田利辉表示:“我理想中的中国证券业是高度自律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证券业。要有头部大型券商,能与高盛摩根同台竞技,也要有中小券商,不断实现规则下自律中的创新发展。”

中信证券总经理杨明辉曾在今年6月份的年度股东大会上表示:“将来在资本市场上券商或许是多元化的。既有全方位、综合性、大规模的‘航母级券商’,也有专业化、具有特色的中小券商。”

对于头部券商和中小券商的发展路径,董登新提出,大型券商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化效应,可以在布局全牌照综合业务的同时突出自己的强项,打造出特色和品牌,提高市场知名度和地位。对于中小券商,千万不要去模仿大券商“以大为美”,应该去寻找自己精准的市场定位,集中火力,加码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做优做强。

董登新认为,横向比较来看,我国证券公司有四个方面需要赶超。一是规模效应需提高;二是品牌特质需进一步明确;三是国际化水平需强化;四是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端人才亟需补充。

对于“航母级券商”的出现,业内一直充满期待。田利辉指出,打造航母级券商需要内涵式发展、外延式增长和突变式跨越。内涵发展是不断优化公司治理,提升业务能力,增强现金流,获得核心竟争力。外延式增长是通过购并,补短板、扩规模、增份额。突变式跨越是借助金融科技,创新业务模式,借力外部冲击,一跃成为国际领先的券商。

people found this article helpful. What about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