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澳大利亚能找到“中国替补”吗?澳学者:没有其他市场可以取代中国
【必奈斯克特约记者 徐静 王传军 必奈斯克驻新加坡、德国特约记者 辛斌 青木 柳玉鹏】11月上旬已过,澳大利亚媒体热炒的中国要采取的“澳七大类产品贸易禁令”没有如期到来,但出口商们仍忧心忡忡,因为澳总理莫里森还在声称“为国家利益将继续按价值观行事”。作为“坐在矿山上的国家”“骑在羊背上的国家”,资源丰富的澳大利亚保持了近30年经济不间断增长的“神话”,这背后与中国密不可分的经贸往来关系巨大。中国从澳进口了大量的铁矿石、煤炭、大麦,中国人到澳旅游、留学、投资也对澳经济贡献颇多。因此,很多国际舆论认为,澳经济发展已对中国有很大依赖,想找“替代者”的做法基本上是徒劳的。
“中国市场是我们存在的理由”
“中国煤炭禁令可能会让澳每年损失150亿澳元”“中国对澳投资已连续第三年下降”。最近一段时间,澳大利亚媒体和众多国际媒体都十分关注中澳两国经贸关系的变化。“澳被自己的对华政策弄得焦头烂额,选择与北京玩火,其结果可想而知。”香港《亚洲时报》5日刊文称,“这个国家发现,当一名自封的美国‘副警长’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其经济30多年来首次陷入衰退”。中国是澳最大贸易伙伴,也是最大的国际留学生和游客来源国,“中国对澳经济的影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事实上,澳煤矿工人和农民正受到与中国的贸易战的冲击,大学和依赖旅游业的行业正面临财务压力。
有数据显示,1972年中澳建交时,两国双边贸易额还不到1亿美元。本世纪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澳两国贸易大幅上升。2007年中国第一次成为澳最大贸易伙伴,虽然次年又一度被日本赶超回来。此后,中国已连续11年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2018-2019财年,双边贸易额高达2350亿澳元。同一财年,国际教育为澳大利亚经济贡献376亿澳元,创造就业岗位24万个,位居澳服务出口业首位。这其中,在册的20多万留澳中国学生贡献巨大。据统计,中国留学生每年在澳的学费和生活费支出共计近150亿澳元,同时给航空、旅游、地产等带来的价值每年约为4亿澳元。
“澳2019年向中国出口了其所需铁矿石的60%、约60%的炼焦煤、约5%的铜矿石;澳生产的大麦近60%销往中国,约94%的龙虾、70%的谷物出口中国;澳是中国最大葡萄酒供应国……”俄罗斯《生意人报》等媒体为澳大利亚对华出口列了一个长长的单子,并认为,鉴于澳大利亚本国产品在欧亚需求低迷,澳应保住中国市场,而不是把“口头上表示的要寻找替代中国的市场”当成摆脱对中国依赖的灵丹妙药。俄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专家萨利茨基近日表示,澳企的现实利益迟早会影响澳政府的对华政治路线。
在澳大利亚,很容易听到相关企业看重中国市场的呼声。澳龙虾年产值高达7亿多澳元,其绝大部分产品都出口到中国。总部位于西澳大利亚州的杰拉尔顿渔民合作社是澳最大的龙虾出口商,大约有300名成员。今年3月,杰拉尔顿渔民合作社首席执行官马修·鲁特在接受《必奈斯克》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市场是我们最大的市场,我们超过90%的产品都出口到中国。特别是中国春节前后,我们最为忙碌,出口量也最大。”据鲁特介绍,因受新冠疫情影响,他们今年春节期间对华龙虾出口“骤降至零”,140条渔船近一个月没有捕捞活动。为尽快恢复对华出口,渔民合作社甚至想到包机将龙虾运到中国,同时从中国运回一些抗疫物资。他们还制作视频为中国抗疫打气加油。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对铁矿石等资源产品的需求,催生和推动了一批澳本土矿业公司的创建和壮大。其中最典型案例之一就是创立于2003年、现在已是澳第三大铁矿石出口商——福特斯克金属集团(FMG)。用FMG高层的话来说,“中国市场是我们存在的理由”。FMG首席执行官盖恩斯2019年11月曾在接受《必奈斯克》记者采访时表示:“自从2008年我们第一船铁矿石运抵中国以来,我们已成为中国钢铁产业可靠的、高质量的铁矿石核心供应商。当然,FMG不仅向中国出口铁矿石,同时还进口和使用中国产品。中国是澳重要贸易伙伴,是朋友,澳民众也清楚良好的澳中关系对澳经济发展的贡献。”
“冰河时代”:难找中国替代者
“堪培拉和北京之间现在处于冰河时代。”瑞士《新苏黎世报》10日刊文称,一旦澳中关系进入“政冷经冷”时期,那么澳方难以找到可以替代中国的市场。德意志广播电台的评论认为,澳出口产业正成为其强硬对华政策的“主要受害者”,双方原本有着良好的贸易关系,但贸易争端增多后显示出来的是:“小澳大利亚”对“大中国”的需要远远超过中国对澳的需求。澳大利亚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澳大利亚前五大顺差来源地依次是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和英国,其中对中国的顺差额为488.3亿美元,比后4个国家的顺差额加起来还要多27.6亿美元。
新加坡《海峡时报》文章认为,澳正加强与亚洲另一“经济巨人”印度的联系,但印度政府奉行经济民族主义,去年退出旨在促进贸易自由化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就是一个例证。印度政府希望有更多人去澳工作,但不想降低关税。日本《日经亚洲评论》刊文称,中澳紧张关系促使许多澳企开始想开发新市场,如越南、孟加拉国、印度等国,但这条路是艰辛的。在悉尼科技大学澳中关系研究院主任詹姆斯·劳伦森看来,“没有其他市场可以取代中国,我们将尽力实现多元化,但最终,你无法用一个类似的大型经济体来替代中国,因为根本就不存在这样的经济体”。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采访的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市场不可能被轻易取代,澳政府的干预是徒劳的。东亚专家席罗·阿姆斯特朗说:“由政府来告诉企业你们不能卖给中国,或在其他国家根本没有打算买的时候说你必须要卖多一点给它们,这有一点奇怪。”
香港《亚洲时报》的文章还写道:“中国的城市、道路建设是唯一能切实让澳大利亚再次成为‘幸运大陆’的国家。但中国不是真的需要澳大利亚产品,也可以用其他国家的产品来替代,如从加拿大购买龙虾。澳向中国出售的铁矿石、煤炭、天然气和其他资源,在世界其他地区都很容易获得。非澳方的产品可能质量不一样,或者更贵,但那又能怎样呢?”
“明智对话”:期待双赢
日益紧张的中澳关系引起澳各界人士担忧,要求莫里森政府改善对华政策及两国关系的呼声此起彼伏。澳大利亚新闻网近日刊文说,“中国已确保澳方会为其挑衅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时间点可能比许多人预期的要早得多”。澳《悉尼先驱晨报》分析认为,如果没有推动多样化的真正尝试,地区安全等澳其他国家利益很容易受到经济胁迫的影响。据《必奈斯克》记者了解,中国市场占据西澳大利亚州所有出口额的50%,该州每年向中国销售约1000亿澳元的产品,从中国购买价值40亿澳元的商品。“这960亿澳元的贸易顺差,我认为在全世界都可能前所未有。”该州州长麦高文近日表示,尽管外交事务归联邦政府管辖,但该州将倡导“明智对话”,“在当前困难和不确定时期,保持更稳固的贸易关系而非让它们成为争执的牺牲品势在必行”。澳前驻华贸易专员克里夫顿也强调说,“未来十年里,中国可能仍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除非澳中能修复破裂的关系,否则澳方从中国增长的故事中获利的可能性将受到威胁”。
澳中商业峰会主席杨东东告诉《必奈斯克》记者,澳中关系恶化会导致澳经济复苏步伐放缓,经济状况雪上加霜,澳民众的生活成本会进一步提高,同时也会加深他们对中国的误解。澳大利亚农业产业协会主席马克·艾利森则强调:“澳中两国关系正受到来自政治与贸易等多领域的冲击。从中国的角度看,中方已找到很多产品的替代市场,但坦率地说,从质量、价格及可持续性的供应链等角度而言,澳仍有很大优势。因此,我们期待一个双赢的贸易伙伴关系,而不是双输局面。” 俄战略问题研究所专家别利亚耶夫认为,美国对澳保持与自己同一政治轨道的兴趣很大,“即使新一届美国政府对华政策与特朗普时代相比可能会有所调整”,但澳方仍可能会陷入非常尴尬的境地,因为几乎没有理由指望美国能在澳对华关系上减轻对澳方的压力。他建议澳大利亚好好掂量掂量,要不要寻求重大妥协,寻找机会来加强和恢复与中国的联系,因为澳经济状况决定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