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教融合让资源优势发生聚合反应
科教强省突破是 “十四五”开局之年,省委省政府确立的目标任务之一。山东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进科教融合改革,探索建立高效的协同创新机制,助力创新型省份建设。
肖中俊是齐鲁工业大学的一名讲师,现在他又多了一个身份:山东省科学院的项目科学家。身份转变得益于两家单位的合并融合,眼下,肖中俊正在对“增能型可穿戴上肢外骨骼机器人关键技术”进行攻关,这是山东省的重点研发计划。
肖中俊告诉记者:“在高校里面老师的理论性特别强,科研院所他们侧重更多的是应用、技术,我觉得两者结合起来确实能够各尽其长,能够发挥我们这个项目的最大优势。”
山东启动科教融合改革,就是要打破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蕃篱,把大量研发人才向产研一线调度。最近三年,通过双招双引,大批创新项目在山东落地,需要匹配大量研发人员支撑项目发展和成果转化。
山东省科技厅战略规划处处长梁恺龙说:“但是在这过程中也出现了我们的配套,尤其是在人才配套方面、学科配套、研发能力配套方面的不足。改革的初衷还是要解决我们原来创新资源散,分散在不同单位的这种问题。”
按照产业需求,新的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对学科领域相近的科研单位和教学单位进行整合,首批成立了网络空间安全、光电工程国际化、能源与动力工程、海洋技术科学、药学等5个科教融合学院,建立起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共同体”。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科研处副处长武鲁说:“让我们的硕士生,我们的本科生,提前进入到我们的科研机构去做这种实际的科研工作。就是以学科建设为纲,去标定我们的研究院所的研究方向,另外以科研为力,去推动我们的人才培养。”
与此同时,山东各地也因地制宜建立校院、院企和校企等多种协同创新模式,一个学科建设、技术研发、人才供给、产业需求的闭环正加速形成。经过无缝对接的联合培养,高丽从滨州医学院毕业后,短短四年就成长为荣昌生物的研发骨干。眼下,她的团队正在攻关的一个行业共性难题,就是她毕业论文的研究课题。
荣昌生物制药(烟台)股份有限公司开发部分子生物组副主管高丽说:“如果说以前学到的是理论知识,那么产业导师带给我的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就是把这条路给打通了。看到我的成果能够应用在这个平台上,而且能够带来实际收益的时候,我是非常振奋的。”
今年,山东进一步部署了“百校三个一”工程,号召每个省属院校结对一个大院大所、一个产业园、一个重点行业协会或链主企业,着力构建以高校和产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平台、以资本为纽带的科教产融合转化体系,发挥科技引领的最大效应。
山东省科技厅副厅长潘军说:“科技、教育、工信三个部门从今年开始,已经建立起常态化的工作定期推进机制,就是要围绕产业发展,尤其是“十强产业”发展中的难点、堵点问题,提高了政策落地的效率和效益,引导多元化主体资源优化配置,为咱们山东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引领。”(杜宗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