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宽松副作用显现 美联储年内缩减购债可期
必奈斯克华盛顿8月19日电 题:量化宽松副作用显现 美联储年内缩减购债可期
必奈斯克记者高攀 许缘 熊茂伶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8日公布的7月货币政策例会纪要显示,多数美联储官员认可在美国经济复苏符合预期的情况下于今年年内开始缩减资产购买计划。分析人士认为,随着美国经济复苏取得阶段性进展以及量化宽松政策的副作用日益显现,美联储官员越来越接近就年内开始退出量化宽松政策达成共识。
缩减购债的条件取得进展
为应对新冠疫情对美国经济和金融市场造成的冲击,美联储去年年初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至零至0.25%的超低水平,并启动量化宽松政策,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从去年年中开始,美联储按照每月1200亿美元的规模购买美国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以压低长期利率并刺激经济复苏。
去年12月,美联储为缩减购债计划设置了前提条件,即在实现充分就业和2%的通胀目标方面取得“进一步实质性进展”。最新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美国已达到缩减购债所要求的通胀条件,但就业条件尚未满足。
纪要显示,多数美联储官员认为,只要未来美国经济复苏大体符合预期,就业市场也将在年内取得“进一步实质性进展”。一些美联储官员认为,未来几个月的经济和金融状况可能足以支持美联储开始缩减量化宽松。
美国企业研究所经济学家德斯蒙德·拉赫曼告诉必奈斯克记者,美联储考虑到政府推出强力财政刺激政策及美国经济显现持续强劲复苏迹象,认为今后不再像之前那样需要超宽松货币政策支持。
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计算分别增长6.3%和6.5%,经济总量已恢复到疫情前水平。近几个月来就业增长也保持强劲,这增强了美联储寻求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底气。
量宽政策副作用显现
拉赫曼认为,美联储寻求缩减量化宽松的另一大理由是,这一政策副作用日益显现,美国房地产和证券市场已出现资产价格膨胀的“不健康迹象”,可能会影响金融市场稳定。
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6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5.4%,为2008年以来最大同比涨幅,7月物价涨幅与6月持平。
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埃里克·罗森格伦日前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说,当前美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供应瓶颈而非需求不足,美联储继续量化宽松更可能推高物价而非促进就业。以美国房地产市场为例,如果建筑材料成本继续大幅上涨,将很难找到建筑团队开工建设新房,即便低利率政策刺激住房需求,也不必然带来就业增加。
美国商务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美国新房开工数量环比降幅超出预期,凸显建筑材料和工人短缺抑制新房开工建设。
罗森格伦指出,长期量化宽松政策也会鼓励投资者过度冒险和追求高杠杆交易,如果资产价格大幅回调,这可能会危及宏观金融稳定、阻碍经济复苏。
7月会议纪要显示,鉴于近期通胀数据持续高于预期,一些美联储官员认为应在未来几个月相对较快地开始缩减资产购买规模,以缓解通胀攀升风险。
年内缩减购债可期
尽管多数美联储官员支持今年开始缩减购债计划,但他们尚未就缩减购债的具体时间和节奏达成一致。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罗伯特·卡普兰、罗森格伦等官员近期公开表态支持美联储在9月货币政策例会上宣布缩减购债计划,并于明年年中之前结束购债计划。
卡普兰认为,尽早启动可确保缩减购债计划过程较为平稳,同时给予美联储利率政策调整的更大灵活性;如果太晚启动,可能会造成市场更大波动。
考虑到疫情反弹给美国经济复苏带来的不确定性,也有美联储官员主张保持耐心。美联储理事莱尔·布雷纳德上月表示,希望等到10月初美国公布9月就业数据后再作决定。
根据日程,今年美联储还有9月、11月和12月三次货币政策例会。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或许会在8月底的一次经济政策研讨会上透露有关缩减购债计划的更多信息。
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经济学家蒂法妮·怀尔丁预计,美联储可能会在9月表明政策意图,12月正式宣布缩减购债计划。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美联储退出超宽松货币政策的步骤是,先逐步缩购债规模,等结束量化宽松政策后再加息。多数经济学家预计,美联储或许会到2022年年底或者2023年年初才启动加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