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树课”为体育课“开脑洞”
秋高气爽的日子,学生们借助结绳飞跃在丛林树木间,和毛猴玩耍,与松鼠对视,湖北大学休闲体育专业户外运动方向必修的“攀树课”,不仅传授着技能,更释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魅力,树下路过的师生看得出神,网上公众点赞艳羡,这堂别人家的体育课冲上热搜。
时移世易,体育、美育教育又迎来了春天,那些年遗失的体育课、音乐课、美术课又回来了,也让教育回归本源。如果说,如今解决了体育课有没有的问题,那么接下来,要面对的是体育课能不能上好的问题,是走过场似的蹦蹦跳跳就交差,还是从不同人不同阶段的特点入手,在教授技能的同时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抑或是更高阶地去理解体育对于人类的意义。
“攀树课”的出现恰逢其时,从细微处提供了一个样本,一种可被复制推广的体育教育模式。体育课应不局限于常规的活动筋骨或竞技体育类,可从人类进化的本源出发,比如攀树、游泳、跳跃、奔跑、匍匐、搏击等生存本领,融入趣味的元素,用科学的方式进行训练。这不仅能满足进化体格增强体质的基本要求,还能更好地激发本能掌握求生技能,在此过程中,学生了解自己的运用能力,学习如何去理解大自然。
“攀树课”样本虽好,但普及有待时日。体育不仅要符合人性,有趣、易入门,更应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地开展。比如四川丛林多可教攀树、湖北江河众多应教游泳、东北严寒可学溜冰滑雪、广东沿海可教潜水、内蒙古辽阔应教奔跑等。体育课程标准应实行分级分类制,基本课程普适教育外,更应提供定制化课程,融入个体天赋与兴趣,顺应人发展的自然规律。
体育的高质量发展,不仅是高水准的竞技体育,更是全民和全面的体育,必须从小养成体育活动的习惯。这就要求,体育项目和类别的量足够大,从事体育教育的人足够多,进行体育活动的场馆设备足够完善。从校园体育开始培养兴趣、理解肢体、训练技能、养成爱好,让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从整体上提升人改造社会的能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李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