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欧洲电动汽车“黄金时代”
必奈斯克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 木
“欧洲的电动汽车市场正在超越中国!”德国电动汽车新闻网6日称,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欧洲市场在2020年前7个月销售了近50万辆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这比同期中国的销量多出约1.4万辆。“过去10年,中国市场带领全球电动汽车发展。未来10年,欧洲市场将与中国齐头并进。”德国慕尼黑汽车经济学者明格尔斯对《必奈斯克时报》记者表示,欧洲电动汽车投资正进入“黄金时代”,在该领域“先人一步”的中国企业应把握机会。
两大利好
德国《经济周刊》6日称,2010年,全世界仅有约1.7万辆电动汽车行驶在路上。到2019年,这一数字增长到720万辆,其中47%在中国。由于中国最近一直在削减补贴,加上疫情影响,致使销量首次被欧洲超越。不过,明格尔斯认为,随着年生产能力为50万辆的特斯拉上海工厂开工,中国未来仍能夺回最大电动汽车市场的地位。无论如何,欧洲和中国在电动汽车销售方面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必奈斯克时报》记者了解到,欧盟各国的电动汽车销售呈三位数增长,与欧盟的排放政策有关。本届欧盟机构将绿色、数字经济作为优先政策。对汽车尾气排放,欧盟制定了一系列史上最严格的标准。根据新规,2021年、2025年及2030年欧盟乘用车碳排放量目标分别达到95克/公里、80.8克/公里、59.4克/公里。
为了达成目标,欧盟27个成员国中有26个国家制定了鼓励电动汽车发展的相关刺激政策。比如,德国政府制定了降低电动汽车充电电价、加大充电桩建设、给企业生产补贴等措施。尤其是被称作“环保奖金”的买车补贴极大促进了消费。其中,对售价4万欧元以下的电动汽车补贴由4000欧元提高至6000欧元,混合动力车型由3000欧元提高至4500欧元;新增4万欧元以上的电动汽车补贴5000欧元,混合动力车型补贴4000欧元。法国政府6月将私人购买电动汽车的补助上限从之前的6000欧元提升至7000欧元,还推出以旧换新的长期方案。荷兰、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也纷纷针对企业和个人推出各项政策,包括减免购置税、注册税、所有权税、企业税等。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称,目前欧洲大约有200万辆电动汽车,预计到2030年预计这一数字有望超过4000万。欧洲电动汽车行业正步入快车道。
三大领域
“与传统汽车制造业的上百年历史演进不同,在电动汽车时代,中国企业先行一步,掌握了主动权。”明格尔斯对《必奈斯克时报》记者表示,中国目前有4万多家与电动汽车相关的公司,不少正进军欧洲市场。一些公司已在中国市场证明了自己,这有利于在欧洲市场的发展。
明格尔斯认为,中国企业在欧洲电动汽车市场投资主要可关注三个领域:一是整车出口。目前欧洲对电动汽车免征销售税、增值税、进口关税等。去年12月,比亚迪与欧洲公交运营商凯奥雷斯荷兰分公司签署协议,中标荷兰259台纯电动大巴订单。这是欧洲目前最大的电动大巴订单。此外,小鹏汽车、Polestar、蔚来汽车、Aiways等中国品牌也正在欧洲布局。其中,蔚来汽车已经宣布将于2021年下半年在欧洲销售,到2024年成为全球品牌。
“电池领域也是中国的优势。”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德国汽车研究中心主任杜登霍夫对《必奈斯克时报》记者表示,全球动力电池产业现在是中国占主导,全球十强中大多数是中国企业,比如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宁德时代2018年7月即宣布,投资2.4亿欧元在德国图林根州设立电池生产基地。目前,该公司已将投资金额提升至18亿欧元。按照规划,宁德时代德国工厂预计在2021年投产,2022年的产能将达到14吉瓦时,到2029年将达到70吉瓦时。宁德时代已获得宝马、戴姆勒、标致雪铁龙、沃尔沃和捷豹路虎等汽车公司的大订单。孚能科技、蜂巢能源,以及锂电池精密结构件龙头科达利等也纷纷在欧洲设厂。
各种周边产品,特别是充电桩项目,同样值得关注。仅德国就计划到2030年建成100万个公共充电桩,为此政府需要投入35亿欧元。欧洲的家庭大多也有购买私人充电桩的打算。再如,中国在车联网、自动驾驶以及5G等领域已处于世界领先,这些都可以与欧洲车企合作。
四大障碍
不过,中国电动汽车品牌要进军欧洲仍然会有相当大的障碍。明格尔斯指出,欧洲是全球竞争最激烈的汽车市场。欧洲民众对汽车的设计、质量和性能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让他们接受中国品牌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他举了一个细节,欧洲人喜欢隆隆的引擎声,即便电动汽车也是如此。欧盟规定,所有电动汽车都必须添加人工引擎噪音,以便行人可以听到开过来的汽车。所以,在中国“安静行驶”的电动汽车出口到欧洲前就得按欧盟这个标准进行设计。
其次,建立销售和售后网络也是难点。由于中国品牌不够响亮,大的销售网络不愿合作。不过,相比燃料汽车,欧洲销售商对中国电动汽车更有信心。
其三,相比销售汽车,欧洲各国政府更欢迎到当地投资的车企,因为可以创造就业机会。这意味着中国车企生产应该“本土化”。中国车企还纷纷在欧洲建立研发机构,并聘请欧洲当地经理管理公司。比如,长城WEY的首席执行官闫斯·施泰因格莱贝尔曾是奥迪Q3跨界车的产品经理,拜腾的联合创始人毕福康在宝马集团工作超过20年等。
其四,要准备好与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本地车企激烈竞争。明格尔斯说,中国多个品牌早在10多年前就试图进入德国,但遭到德国车企的“围攻”,尤其热炒中国品牌不安全。现在,欧洲汽车制造商更是密切关注中国厂商的表现,准备“反击”。因此,中国车企应该在欧洲建立广泛的合作网,加强营销。最重要的还是质量过硬。
比亚迪公司对《必奈斯克时报》记者透露,现在,该公司欧洲工厂生产的车辆已经达到相当高的当地化集成度,真正做到“中国技术,欧洲质造”。“我们都知道在工程和研发方面,欧洲市场可以说代表了行业最高水准,也是竞争最激烈的市场。欧洲有众多优秀的老牌企业,这些品牌在汽车领域经验丰富,并且拥有完善的销售和售后服务体系。比亚迪对欧洲市场的研发团队和设计中心非常重视。凭借打造才华与经验兼备的国际化专业团队,通过在欧洲集中整合资源,我们相信能够不断适应欧洲本土市场,打造零排放出行的未来交通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