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带动东北城市群发展
城市化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城市化既是城市本身发展的过程,也是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过程。因此,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共同形成的城市群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城市群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市对周围地区扩散功能的增强。随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心城市尤其是大都市因为其雄厚的要素积累和先进的产业结构水平而成为区域发展的增长极。因此以某一中心城市为龙头,以周围城乡地区为腹地,以交通、通讯等为纽带而形成的城市群就成为区域经济协作与发展的主要形式。
基于此,从区域发展角度看,充分发挥沈阳、长春、哈尔滨等中心城市的作用,带动东北地区城市群的发展,是东北振兴的重要着力点。
一方面,三大中心城市不但为周边地区提供技术研发、资本输出、工业产品等,而且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疗、教育、文化、商业等服务,更是周边地区劳动力就业、原材料、农产品的市场或消化地。另一方面,东北地区发展既面临产业升级缓慢,要素集聚乏力,新国际贸易格局中区位优势不再等问题,更有区域经济发展“龙头”——三大中心城市乏力的问题。
沈阳、长春、哈尔滨作为省会城市,其规模、结构以及要素聚集程度与广州、武汉、成都、杭州等省会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对于省内经济的拉动作用尚不突出;其他次级中心城市即地级市也是如此,尚没有形成像广东东莞、浙江温州那样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中心城市。
要解决上述问题,一是要进一步加快三大中心城市发展,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二是加快打造城市群,并努力促进城市群的内部融合。
要加大三大中心城市的增长极作用,就要借助于其城市规模的集聚效应。一是要加强生产要素集聚,通过积极的人才政策、引资政策、技术政策、灵活的土地利用政策,加强城市的要素集聚力;二是推动产业集聚与升级,一方面要积极做好现有产业的升级换代,另一方面要积极承接、吸引符合本地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增强产业拉动力;三是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全面加强城市间公路建设、城市内部街道维护和改造、城市外环路建设等,促使形成环城经济、卫星城经济;四是要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搞好城市治安,通过宜居的城市环境增强城市集聚力和竞争力。
打造城市群的关键是加强内部融合,积极促进中心城市与卫星城间、城乡间的经济联系与融合发展。东北地区城市群内部融合发展的关键节点有三个:空间融合、产业融合和要素融合。
一是空间融合。一方面,从整体城市体系布局角度出发,进一步明确中心城市的定位及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注重建设大中小城市结合、空间布局与功能结构合理、产业分工协作的城市群体系;另一方面,周边地区应充分利用大城市城市功能定位转变,主动承接中心城市转移出的部分城市功能,积极参与构建城市群,借服务中心城市来带动自身发展。
二是产业融合。城市化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于工业化,因此产业融合是城市群内部融合发展的关键。首先,要重点抓好产业集群,以产业发展带动卫星城发展。根据本地要素禀赋和产业基础培育重点产业或优势产业群,以产业群推动城市群,以城市群带动产业群,做到重点产业群和中小城市群的同步发展。其次,卫星城与周边地区要合理地、有选择地吸收大城市某些产业和要素向郊区的转移,利用中心城市的扩散力形成促进周边郊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周边地区应充分利用大城市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吸收先进技术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同时根据自身比较优势积极地、有选择地接收大城市转移出的部分产业,并通过对这些产业进行吸收、改造、提高,达到提升产业结构层次的目的。最后,各地应立足本地独特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和特色产业。
三是要素融合。城市最重要的功能是实现产业和生产要素的集聚效应。对于中心城市来说,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的集聚效应,从要素数量型集聚向质量型集聚转变;另一方面要鼓励并促进要素向周边地区的流动与扩散,加快推动要素的双向流动。对于周边卫星城及乡村地区来说,一方面要积极结合本地的资源与产业特色,吸引工商资本及企业进入,借力造势提升当地产业发展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自身关键要素——土地的合理流转,重点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农民闲置宅基地等的入市。
(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教授、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