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囤书是股清流
评论员观察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双11”,有人忙着秒杀电子产品,有人抢优惠券准备囤一波化妆品,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早早地就在购物车里加了几十甚至上百本书,就为了等着满减打折。
这种囤书的行为与购买其他商品相比似乎显得格外另类,毕竟书籍一直被称作精神食粮。与“买到就是赚到”的薅羊毛心理不同,凑单满减囤一堆书的精神境界仿佛高出了不少。然而残酷的现实是,不少人的书架上堆了很多买来却从未翻阅过的书籍,有些书买到手以后,随便翻翻就被搁在一旁压箱底了。
这种行为被不少人戏称为“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豆瓣上还有一个成员达46万人之多的小组,里面讨论最多的要么是哪家电商平台又搞了满减促销活动,要么就是互相展示买书战果——密密麻麻的书籍连书柜都放不下,只能堆在地板上,而此小组中关于读书的讨论则难觅踪迹。
书当然是用来读的,囤了一堆书却从不翻阅,书籍作为精神食粮的价值自然无法得到体现。在一些囤书人眼中,他们买书与买其他商品并没有多少差异,都是为了享受购买时的消费快感,而不是阅读书籍的精神享受。这样的行为,与买了一堆知识付费课程却从未看过,收藏了成百上千篇文章却一篇也没点开,何其类似。他们似乎将购买、下载、收藏等过程等同于知识的获取,以此填充自己的焦虑感,但最后往往并没有收获太多。
不过,也有这样一群囤书人,他们没有将“买到书”与“拥有知识”画上等号。即便他们确实“买书如山倒”,但也会偶尔抽出时间看一两本。在他们看来,长期将自己围绕在大量尚未阅读的书籍中,是一种持续对自己知识有限和无知的提醒方式,而这种提醒能使人保持谦逊。况且,书与书之间是有联系的。比如,当你读到奈保尔的小说时,发现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评价其具有契诃夫式的幽默,你难道不想再来一本契诃夫小说参照阅读?当你任由这样的阅读路径延伸,你便会发现“买书如山倒”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身旁那一堆尚未读过的书也在时刻提醒你在某些方面的知识限制。
所以,“买书如山倒”可以有,但囤的是什么书却是有讲究的。如果只是照着某某电商网站畅销榜疯狂加购物车,这样囤积的书籍也终究是零散的,获取的知识也是碎片化的。如果以自己的认知和兴趣为脉络延伸,虽然囤积的书籍会越来越多,但一本书也能越读越厚,所获得的知识也会更具体系化。而那些静静地躺在书柜、地板上尚未拆封的书也许正等待着一个时机——当你的兴趣或认知延伸至此,它们自然会被一一打开。
嗯,不多说了,我现在就去“抽丝”了,把我前两天刚到的书拆开一本看两眼。
(刘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