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 南水北调工程 为有源头清水来


江苏省水资源南丰北缺,实现江水北调,是江苏几代人的夙愿。1957年江苏开启“扎根长江、运河为纲、江水北调”的航程。

1961年12月,新中国大型电力抽水站——江都一站开工建设。经过四十余年的自主规划、自主建设、自主管理,江苏建成以400公里京杭大运河苏北段为主通道,以江都、泗阳、皂河等9个梯级枢纽为主节点,以沿线河湖水网为脉络,包含20余座大型泵站、上千座水工建筑物,集防洪、排涝、灌溉、航运等功能于一体的江水北调工程体系。

从此,江苏北部6市50县的4000多万人民群众有了水安全屏障、水资源保障,内河航运水网越织越密。江水北调工程的成功,开创我国大型、跨流域、逆向引调水工程先河,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全面规划建设实施提供了参考经验。

面对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水生态退化的严峻形势,2002年底,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在江苏既有江水北调工程基础上扩大规模、向北延伸。2013年,由13个梯级泵站构成的世界最大网络化泵站集群建成投运。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充分利用已形成的工程体系和梯级格局,通过新建11座、改扩建3座大型泵站,提升调水能力;拓浚、整治沿线河湖,挖掘蓄水配水潜力,完善运河线、运河西线双线供水系统。江水北调工程提档升级,抽江规模扩大到每秒500立方米,年度总调水能力接近188亿立方米,年均净新增供水36亿立方米。

统筹境内江、淮、沂沭泗来水和本地雨洪资源多水源配置;综合城市生活与农业灌溉、航运与生态、省内与省外多需求保障;保障输水时间、输水水量、输水水质多目标任务,实现了南水北调新建工程与江水北调工程的“统一调度、联合运行”。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通水近8年来,江苏已累计向山东调水超47亿立方米,同时,还为安徽洪泽湖周边受水区提供稳定水源,为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向河北、天津延伸应急供水提供支持,为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危机作出重要贡献。

坚定贯彻落实“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原则,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投入133亿元分两轮实施305项治污项目,努力破解河湖水网供水的水质管控难题。短短十年间,南水北调输水河道水体状况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80%以上,15个国家水质考核断面持续稳定达到地表Ⅲ类水标准,沿线生态环境面貌显著提升,一条条清水廊道、生态走廊正在江苏北部大地上蜿蜒而成。

以泵站研究为主线,开展科技创新攻关,引进转化先进技术,形成多项国际一流科研成果。汇聚世界最大泵站群,打造全类型“水泵博物馆”,推动国内水泵和机电设备制造业提档升级;通过推行“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创建,不断提升工程管理水平,有效保障南水北调工程安全、平稳、高效运行,打造江苏水利管理新品牌。

科学运用南水北调工程的综合功能,全方位发挥工程效益:省内供水保证率进一步提高,防洪排涝能力得到加强;河湖航运条件得到改善,苏北运河成为世界最繁忙的内河航道之一;沿线水质持续向好,水环境容量逐年提升,里运河、大运河形成清水通道、生态绿廊,白马湖、骆马湖、潘安湖铺展绿色画卷;水文化内涵不断丰富,水利工程与园林景观巧妙结合,京杭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十年建设、八年运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已经成为集生态环保、农业灌溉、防洪保安、交通航运、文化传承于一体的跨流域调水工程体系,成为泽被南北、造福百姓的幸福工程。

古老运河走入新时代,南水北调谋划新蓝图。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站在国家战略规划和江苏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上,江苏将进一步管好工程,用好工程,为全国南水北调大局、为加快“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数据来源:江苏省水利厅

people found this article helpful. What about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