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一定要造自己的战机?航空人这样回答


中国为什么

一定要造自己的战机?

中国人设计的战机

能飞得起来吗?

共和国一代又一代航空人

前赴后继做出了回答

美高空侦察机频频来犯

中国急需一款先进战机

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频频派出高空侦察机窥探中国的军事情报。我军战机起飞拦截,往往只能无功而返。这是因为歼六、歼七航程有限,飞行高度也不够。

美军侦察机抓住了中国战机的弱点,甚至不再躲避雷达,沿着精密计算的路线飞行,一路拍下绝密的军事情报,还把中国的核试验基地拍了个遍。

当时,美国还制订了一份定点清除中国核设施的计划。对这份构想,美国十分自信,特别是在试飞了高空高速的战略轰炸机之后。

中国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我们急需一款先进战机来保卫国家安全!

首任总设计师牺牲

歼八设计艰难起步

1965年5月17日, 新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款先进战机——歼八正式立项,黄志千被委任为首任总设计师。

短短几天后,噩耗传来,黄志千在出国购买设备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黄志千曾在海外学习,并在美国和英国从事过飞机制造和设计工作。

失去了这样一位领军人,一批从未设计过先进战机的年轻人,真的能扛起重任吗?

△黄志千牺牲后,王南寿、顾诵芬、冯钟越、胡除生、蒋成英5人组成新的总师办公室。

凭借着惊人的毅力,这群年轻人把自主设计飞机的目标,慢慢变成现实。

设计师交付工厂的图纸达到5万多张,要制作的各项零件11000多个,另有65项新材料。有些新材料是我们国家过去从没生产过的。

这些零部件不仅要按时做出来,还要满足严苛的航空标准。

设计师、干部、工人共同奋战在一线。工人们和来到工厂的507名设计师,一起解决设计和生产上的疑难问题。

机轮爆破、机身折断

样机问题不断 命运多舛

1968年6月23日,歼八正式组装完毕,开始进行首飞前的调试。

歼八首批一共只生产了两架:01架在进行地面滑行测试时,机轮突然爆破;02架在静力试验中机身折断,未达到设计的强度要求。

一架小毛病不断的飞机,谁也不敢贸然让它上天,原定于1968年7月1日的首飞只好被迫推迟。

面对质疑的声音,科研人员集中力量,逐一攻关,机身折断的原因也被找到了。

对歼八最后的质疑,集中在了水平尾翼上。水平尾翼设计得是否合理,关系到飞机能否安全起降,而验证平尾效率的直接方法就是“吹风”。

当时,国外已经有了24米×24米的风洞,但我国最大的风洞只有3米高、4米宽,只能把模型放进去,无法模拟真实情况。

由于模型太小,传感设备又不齐备,设计师只能反复贴近设备用肉眼观察。甚至还有人在情急之下钻进风洞,调试设备。

中国航空人攻坚克难

歼八终于首飞成功

问题不断,质疑不断,歼八飞机项目一度濒临夭折,首飞三次推迟,但中国航空人始终没有放弃!

1969年7月5日,歼八在沈阳首飞成功。时任试飞技术组组长的孙绍孔是亲历者之一。

52年后,回忆起那激动人心的一幕,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依然忍不住热泪盈眶。

如今, 更多中国战机

正守卫着祖国的蓝天

people found this article helpful. What about you?